close

(繼前文)在孩子們追求刺激時當他們的前額葉發展的輔導師,而不是限制他們追求刺激的動能


是的,不要去作過多的設限。

有時我們可能會想:「給他們行為上的設限多一點,這樣就能減少出錯的機率。」

也是。這樣子的確可以確立孩子沒有脫離我們想要的軌道太遠。只不過,要小心的是,當我們限制他們的時候,這也變相地代表著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也是有受到限制的。然而,過多的限制會造成限制的世界觀下,他們就會產生了有限制的人生觀或價值觀。

舉例來說,當我們不要孩子玩樂,認為「玩樂是影響課業與成熟的因子」,並強調成績的重要時,成人的這種手段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二元的價值論:好成績,成功;壞成績,失敗。或者,對事物的評價變得只依一種(或少種)模式來論斷。

也就是說,限制過多的環境會讓孩子在To do-----」與「To justify by-----」兩項的管道都變少了…。

別以為就算孩子們「評斷事情的思維少」不是件多嚴重的事。其實,這對我們現在所倡導的品德教育與環境倫理教育有很力的關係。

首先,不仿可以仔細去看看孩子們是否「聽懂笑話」來看看孩子們是否開始具有多元思考的能力。

有時候,要聽得懂一個笑話是需要同理心,笑話的世界並不完全是「非黑即白」的邏輯。所以,當孩子能夠聽得懂大人的笑話時(非黃色笑話),表示孩子們開始有逆向或以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之養成了。在中學時,有些學生面對老師的要求或做法若與其想法有出入或衝突時,就會直接認為「老師不公」、「老師都偏心」或「老師好像比較喜歡□□」等評論。因為他們評斷的思維是用二元的角度來看:因為A而有B,所以沒有A就一定沒有B。或者,因為A造成B,所以B沒發生是因為A不存在。(也可以從邏輯上來看就知道這樣的推論是不適宜的)

在眾多笑話當中,特別是「自我解嘲式」的笑話是十分有意思的。當孩子開始會發表一些自我解嘲的笑話,表示他們慢慢地有了幽默感,甚至有了「利他」的想法了,當然,這也是需要前述的同理心。這是在較小年紀的孩子中比較少見的笑話。

由上來看可以知道,當評斷事物的思維被限制時,在科學素養上與同理心的品德素養上的發展是有可能有些困難的。然而,惡性循環的是,當孩子們沒辦法發展科學素養或同理心品德時,在面對依然存在的外界限制與不公下,他們會衍生的手段就是--說謊!(因為對他們有限的思維來說,這是最強而有力的解決方案)

而當孩子們開始會設法地對您不斷說謊時,請注意,我們現在的做法不是太鬆,就是太硬了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博哥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